看9歲孩子寫詩的知識產(chǎn)權運營
2021-08-05 16:06:18
最近,網(wǎng)上火了一個最小詩人,據(jù)說詩人只有9歲,但卻已經(jīng)寫了近300首詩,并出了一個自己的詩集。雖然小知知道詩歌作品是可以進行版權登記的,但卻并不鼓勵孩子這么做。但是知識產(chǎn)權的運營卻不是讓孩子學會怎么賺錢,而是讓孩子在知識產(chǎn)權的特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,從而闖出自己的一個天地。
創(chuàng)作特征就是品牌特征
每一個名牌都有獨特的特征,或彰顯高貴,或象征活力,或讓個性釋放,總之,沒有給一個品牌賦予靈魂,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品牌。就好像看到香奈兒和愛馬仕心里會浮現(xiàn)高貴典雅和奢華誘人兩個女神一樣,一個倍感溫柔,一個身價倍增,不論哪種風格,只憑個人喜好。
創(chuàng)作作品也是一樣,就好像有人形容梵·高的創(chuàng)作,是一些線線圈圈,讓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是誰。想當年魯迅曾因為身份怕暴露所以常換筆名,但是人們仍舊能夠從文風中看出本尊是誰。
這個9歲的孩子也是一樣,無論是“六一有肥大幸?!?,還是“媽媽是小賤貓”都是詩人的獨特風格,這些詞匯只有他能夠賦予不同的含義。而這些特征就是他的品牌特征,這也是作者要實現(xiàn)自己人生價值的第一步。
知識產(chǎn)權的產(chǎn)業(yè)鏈是把夢想放大
作為一個詩人來講,不管有名與否,相信大家都有同感,只是自己為了抒發(fā)心中所想,并非是想因為作詩而成名立萬,因為這畢竟不是全民寫詩的盛唐時代,應難再有只憑詩仙的名頭而登廟堂之高的情形。但是詩人的想象是豐富的,會寫詩的人其它一切形式的文學作品皆可信手拈來,這一點無需推敲,也沒有舉證,只是詩人的直覺。如果有人實在懷疑,就看看那個9歲孩子的家庭,姥爺是作家,爸爸媽媽在報社工作,并且姥爺和媽媽自己也都出過詩集,可見其中端倪。
把夢想放大并不難,不管孩子長大以后從事什么類型的工作,這一愛好想必會相伴終生。據(jù)說《瑯琊榜》小說的作者在一家房產(chǎn)公司就職,并且只有這一部作品,既沒有想過為《瑯琊榜》寫前傳,也沒想過寫后傳,只是這一出名之后,不知日后能否改變。
孩子也大可以將自己的天賦發(fā)揮到寫小說,寫劇本等文學作品中來,就像網(wǎng)友爭議最大的一首詩是媽媽像賤貓。這讓小知想起來了卡夫卡的《變形記》,注意,不是當前的電視節(jié)目哦?!蹲冃斡洝肪褪亲髡哂秘S富的想象把自己異化成某種動物,你說這樣的動畫片是不是也應該會很好看呢?媽媽有時溫柔,像貓,爸爸時而嚴厲,像虎,這是不是又有了虎爸貓媽的節(jié)奏?
把夢想放大,孩子所擁有的才華就是知識產(chǎn)權的締造者。不過如果寶寶以后想做知識產(chǎn)權的保護的話,還是可以找小知的哦。
附上作者的小詩一首